一位新兴的中国艺术创作家周轶伦,他的创作以一种接近生命本能的粗率手法来处理性、暴力与环境等严肃议题。他多以极个人化的手法,尖锐、直率地批判和嘲讽人类对于环境的占有、性爱的扭曲、和暴力冲突等各种问题。擅用油画、复合媒材表现多层次的创作画风。
本书特色
用5种不同的尺寸页面,去堆栈出不同的层次感,与突显艺术家不能画作、媒材的作品特性。
作者简介
周轶伦
1983 生于中国浙江杭州
2006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个展
2010 「这是哪里?周轶伦个展」,安卓艺术,台北
2009 「你来晚了!」,站台中国,北京
2008 「你爽吗?」,站台中国,北京
「周轶伦个人展」,Art Statements Gallery,香港
2007 「美丽,武器,野兽」,安杰当代艺术画廊,上海
2006 「英雄关,美人关」,导艺术空间,北京
「出去拼了」,导艺术空间,北京群展
2010 「丛林—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管窥」,站台中国,北京
「听到吗?—八十后当代艺术联展」,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香港
2008 「Anything Is Possible」,卢森堡
「自我经验—青年艺术家联展」,站台中国,北京
2007 「Your View, My Story」,柏林,德国
「酸酸甜甜的一代」,Kunstverein美术馆,德国
「安静地收藏」,安杰当代艺术画廊,上海
2006 「『新视线』第三届全国美术院校优秀毕业生作品展」,何香凝美术馆,深圳
《玩着做艺术——周轶伦作品集》目录
Playfully Creating Art:Zhou Yilun’s album
PART1 发现 周轶伦 FINDING Zhou Yilun
序 姚 谦
Preface Yao Chien
这是哪里?读周轶伦的绘画与复合媒材创作 李政勇
Where Is Here?On Zhou Yilun’s Paintings and Mixed-Media Art Andre Lee
「艺术」与「玩儿」并进——周轶伦访谈 陈海涛
Playfully Creating Art - Zhou Yilun Interview Chen Haitao
PART2 表现 周轶伦 EXPRESSION of Zhou Yilun
2008~2010周轶伦作品集
周轶伦的速写本
PART3 了解 周轶伦 UNDERSTANDING Zhou Yilun
周轶伦在台北的现地大型创作《曾经鲜艳过》
Zhou Yilun’s Large-Scaled On-Site Piece in Taipei
周轶伦台北首次个展「这是哪里?」,引起广大回响。
Zhou Yilun’s First Solo Exhibition in Taipei, “Where is Here?”, Attracts Huge Response
2008周轶伦创作自述——我想解放那些被压迫的人
I Want to Liberate Oppressed People By Zhou Yilun
周轶伦简历
Profile
序
周轶伦不是周杰伦,我和他们两个都不是熟朋友,但是他们都曾经用作品打动过我,也许对许多关注当代艺术的人来说,周轶伦不是一个熟悉的名字,但是在他第一回在台北的个展中,肯定吓到了一些人,引起了讨论。就如同习惯了约定俗成生活模式的人,忽然被一个不按例出牌的青少年给吆喝了一声。当时我看了周轶伦台北的个展以后,真的有这种的感受,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里成长组织脑子里的思维,而且大部分都是图像思维。轮到他表达意见时,像个外星球来的人,说了一串我们不熟悉的语言,但是在他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系,重复的浏览、交叉的对照,还是看出属于周轶伦的逻辑和思维系统,并非只是为了表达而表达,为了区别而区别。看得出来周轶伦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图像记忆累积在脑子里,也有很多的疑问,没有答案。然而,他选择了用自己的逻辑,建构自己的生活,说着自己的语言。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的创作也许并不是为了表现,而是自我的整理,通过创作寻找答案,或许藉由作品去了解别人。
常常听到社会责任较强烈的朋友提醒我,流行文化其实才是最深刻影响群众的一个工作,我们这行的人,总会先感染较年轻的人,影响的结果,虽然不会立即呈现,但是过一段时日,表现出来的是已经改变了一大群人的思维和行为。看得出来,流行文化对周轶伦的影响是很大的,至少我看到他有许多疑惑,都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和传统的假想之间的差异。我们都可以看到,在我们生活周遭,透过网络、报章、杂志、广告广告牌都是一些夸张与表现的图像。语不惊人死不休,变成了流行文化最重要的手段,若不去在意随波逐流,事情也就过去了,但是较真一点性格的人,可就没那么容易让自己过关。看周轶伦的躁动与蠢蠢不安,都是来自于他对这个自己生活的时代,提出的问号。我想没有人能够给他答案,创作将会是他必要的修炼,时间是个重要的元素,我们当然能预期他会有越来越多的疑问提出,在提出新的疑问的同时,他也为前一个问题找到比较安心的答复方式。
知名音乐人暨收藏家 姚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