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 购物车 收藏 订单 会员
返回
商品详情
  • 桑原晃彌《豐田人的凝與動:部屬總有叫不動、又犯錯》大是文化

桑原晃彌《豐田人的凝與動:部屬總有叫不動、又犯錯》大是文化

¥75
-
+
  • 商品详情
  • 基本信息
  • 用户评论0
  • 用户咨询0
  • 豐田人的凝與動:部屬總有叫不動、又犯錯、想拖延、藉口一堆的時候,如何讓素質參差的人凝聚、願意動起來?
    トヨタ式「すぐやる人」になれる8つのすごい!仕事術

     

    详细资料
    作者: 桑原晃彌  
    譯者: 劉錦秀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20/12/2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ISBN:9789865548216
    規格:平裝 / 320頁 / 14.8 x 21 x 1.6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會議中,沒人問問題;出事了,部屬卻回一句:「我不清楚這該怎麼做……。」
      ◎你的指令還沒下完,資深老鳥馬上回:「這件事我不會,你找別人吧。」
      ◎「我不想思考,你直接跟我講怎麼做吧!」你也有這樣的員工嗎?
     
      公司裡,最難處理的人,不是最厲害或能力最糟的員工,
      而是那些叫不動、老犯錯、愛拖延、以及藉口一堆的部屬,
      這群人常花很多時間「爭辯」,卻用很少時間做事,進而影響組織士氣。
     
      你也有這樣的部屬嗎?很多嗎?你可以學學豐田的管理。
     
      本書作者桑原晃彌,是豐田生產方式創始人大野耐一的嫡傳弟子,
      他深入採訪過無數個運用豐田生產方式的工作現場後發現,
      只要掌握豐田特有的「凝與動」模式,再笨懶慢的部屬,都可以馬上動起來。
     
      ◎豐田人這樣「動」:追求效率也重視遲鈍
     
      如何要求員工準時?你得改變時間單位:把天換成小時,小時換成分鐘。
      但求快不等於求好,追求速度前,要先做好必要的「遲鈍」。
      什麼是豐田特有的遲鈍?
     
      ◎培養收拾力,再混的員工都不會出錯
     
      多數公司會要求整理,豐田卻重視整頓,差一個字差在哪裡?
      為什麼豐田工廠裡,沒有正在找東西的人?也不要員工工作太賣力?
      因為豐田主管非常清楚:機器不會壞,都是人弄壞的!
     
      ◎豐田人的凝:不光一人煩,而是百人一起惱
     
      優秀組織不能只依賴王牌員工,因為再厲害的人也有不擅長的事,
      有了一軍,還要培養二軍與三軍,因為二軍多半比一軍努力;
      各部門的座位也別隔太遠,因為實牆會造成心牆。
      什麼才是豐田人眼中的團隊合作?不是一團和氣,而是要能和睦的爭吵。
      萬一大家都沒有異議?那你就製造一個出來。
     
      除此之外,豐田主管還有哪些讓部屬動起來的方法?
     
      .不要一口氣把工作難度升到最高,要一點一點往上加!
      .允許部屬,萬一失敗,就大聲說:「我失敗了!」
      .絕對不要問部屬:「懂了嗎?」而是要他做給你看。
     
      組織裡,那些叫不動、老犯錯、愛拖延、藉口一堆的部屬,
      豐田主管如何讓這些人願意動起來?本書有答案。

    目錄
    推薦序一 成果來自於行動──豐田的行動哲學/楊大和
    推薦序二 三字訣讓團隊動起來:少、簡、輕/劉恭甫
    前言 豐田人的凝與動:與其一人走百步,不如百人各走一步
     
    第一章 豐田人這樣「動」:追求效率也重視遲鈍
    1 與其熱烈爭辯,不如先進行小試驗!
    2 想縮短工時,先改善工作內容
    3 今日問題今日修正
    4 不要突然進行大改革,先累積小改善!
    5 重做,最浪費時間!
    6 追求速度前,先做好必要的遲鈍
    7 拿出成果,那些反對者就會閉嘴
    8 改變時間單位:把天換成小時,小時換成分鐘
    9 工作收尾前,多堅持五分鐘
    10 不要取平均值,要以最快的人當標準
    11 速度,只有在追求安全的前提下才有意義
    12 豐田人的口頭禪:怎麼做才辦得到?
    13 以15分鐘為單位,做時間管理!
    豐田改善傳說 ① 不論成功或失敗,都要靠眼睛確認
     
    第二章 培養收拾力,再混的員工都不會出錯
    14 整理與整頓,哪裡不一樣?
    15 豐田的工廠裡,沒有找東西的人
    16 機器不會壞,都是人弄壞的!
    17 防止整頓完後又恢復原狀
    18 要做到零垃圾,重點不是出口,而是入口
    19 萬一發生事故,主管一定要親赴現場
    20 任何組織都需要微管理經理
    21 整頓最高指導原則:再笨的人都會
    22 規則不合時宜,馬上改
    23 努力也有表裡,不要疏忽「裡」的努力
    24 製造工廠裡也需要的服務和微笑
    豐田改善傳說 ② 總之,做做看!
     
    第三章 豐田人的口頭禪:先問五次為什麼
    25 不要才想一天,就急著說自己做不到
    26 覺得不方便,就是改善的最佳時機
    27 萬一失敗,就大聲說:「我失敗了!」
    28 真正的原因,就在五個為什麼裡 !
    29 針對一個問題,提出數個解決方案
    30 不要當問題「診斷師」,要當問題「治療師」
    31 按照主管說的指示,再多做一點點
    32 豐田式生產的精髓:加乘式經營
    33 用五千萬做到五億的成果
    34 部屬就算失敗,也不能直接告訴他答案
    35 誠實面對:是景氣不好,還是員工有問題?
    36 不完美的建議可以激發完美點子
    37 機器不是買了就好,重點是誰來操作
    豐田的改善傳說 ③ 打鐵趁熱 好運也能攬過來
     
    第四章 組織裡的浪費,比你想像中的多
    38 先替浪費下定義,大家的標準一樣嗎?
    39 「沒有問題」的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
    40 重新檢視自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41 好主管得讓員工做事不要賣力
    42 浪費必有因,多半因為不平均
    43 加班也做不出成果時,就準時下班吧
    44 永遠有細微的多餘可以被發現
    45 「專心一點!」「小心一點!」都是廢話
    46 浪費不用刻意找,它會自己跑出來
    47 無效會議也是一種浪費
    48 用四個人,完成八個人的工作
    豐田改善傳說 ④ 不想「能否做」,只想「如何做」
     
    第五章 掌握五大要點,豐田人這樣寫報告
    49 想跟我談?先整理一頁報告!
    50 豐田式報告,只能寫五個重點
    51 做了沒人看的資料,立刻喊停
    52 最好的報告就是不用說明,對方也看得懂
    53 把工作目標貼出來,讓所有人都看得見
    54 豐田的最大資產:失敗報告書
    55 不能只是展示資訊,要有解決方法
    56 點子好不好,做了才知道
    57 人人都要有一本「防止錯誤再發生筆記」
    58 製作資料前,先想「為誰而做」、「對誰有用」
    59 主管看完報告後,要再去現場驗證
    豐田改善傳說 ⑤ 失敗了?那就再試一次!
     
    第六章 改善不能只用嘴巴講,組織得先「動」
    60 學了卻不會用,等於沒用
    61 改革方案都差不多,關鍵是誰撐得久
    62 豐田主管不會問部屬「懂了嗎?」
    63 企業三年不變就會退步
    64 從小地方開始改,阻力比較小
    65 組織越大越要重視橫向傳達
    66 你是執行計畫,還是照著計畫執行?
    67 有些改善無法速成,經營者得有耐性!
    68 沒有人想要改善,除非先體會到好處
    69 不能只是做,而是要做到底
    70 大家都沒有異議?那就製造一個出來
    71 只要能說服反對者,你的計畫就會成功
    豐田改善傳說 ⑥ 所謂成功,都是失敗累積出來的
     
    第七章 豐田人的凝 : 不光一人煩,而是百人一起惱
    72 領導者不能只依賴王牌員工
    73 有問題不要一個人想,拿出來和團隊討論
    74 真正的團隊合作源於和睦的爭吵
    75 不要一人煩,要百人一起惱
    76 實牆會造成心牆,員工彼此不要坐太遠
    77 聽部屬說話時,放下手邊的工作
    78 人際關係,要有縱的、橫的、斜的
    79 有了一軍,還要栽培二軍、三軍
    80 王牌員工,也會有不擅長的事
    81 工作無法只靠權限和權力推動!
    82 主管了解部屬要三年,部屬看穿主管只要三天
    豐田改善傳說 ⑦「想成為什麼」的人很多,「想做什麼」的人卻很少。
     
    第八章 成長與改變,不會馬上發生
    83 改善要在公司業績最好的時候進行!
    84 不要重複成功,也不要重複失敗
    85 擺脫好景氣,也要擺脫壞景氣
    86 選世界最強對手當目標,而非觸手可及的對手
    87 小事馬虎的人,成不了大事
    88 不能只有「成本知識」,要有「成本意識」
    89 改善,小事的累積
    90 成功人士必備三過程:執行、失敗、挑戰
    91 不要一口氣把難度升到最高,要一點一點往上加!
     
    參考文獻
    看更多

首页 商品分类 购物车 收藏 订单 会员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