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从使用名为『摄影』的装置以来,我一直想去呈现的东西,就是人类远古的记忆。那既是个人的记忆,一个文明的记忆,也是人类全体的记忆。」
「艺术是种技术,将肉眼不可见的精神世界化为物质的手段。」
因此,杉本博司这位令全球为之沸腾的日本摄影家,拍摄的照片,极简如海景,只拍出水和空气;精细如剧院,将大型剧院中两小时的活动压缩在单一构图中,却无一不是在呈现摄影家的恢宏视野,以及不断自我追问的深层思考。当我们望着那冷静甚至太过简单的影像,凝视得越久,越被带入那深藏于影像之中的未知之境。
如今,杉本博司创作背后庞大的智识与感性集结成作品集《直到长出青苔》。杉本博司的文字一如其摄影创作,以生命、时间、历史为核心,书写个人对文明兴衰的解读与想象,蕴涵深刻的思考和悲悯。我们阅读这位「最后的现代主义者」面对人类文明的姿态,也随之掉入深邃的时空,在混沌的记忆中,开始思考自身的存在。
「杉本博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尊敬的摄影家之一。他的摄影题材中,艺术、历史、科学与宗教的学养环环相扣,并完美结合了东方冥思与西方文化意念。过去25年,他以构图独特、精致的黑白系列作品影响了世界各地的人。」 ――哈苏摄影基金会
〈人究竟需要多少土地〉收录《建筑》系列
「我将相机焦点设在比无限大还远的地方,想要窥视这世界不应存在、比无限还要遥远好几倍的场所,却被模糊给吞噬了。」
〈爱的起源〉收录《透视画馆》系列
根据柏拉图《飨宴篇》,人类最初为两性具有,两性经过滚动翻转便可交合,这样肆无忌惮的行为触怒了宙斯,因而将人类一分为二……从那时起,变成半身的人类便背负着寻找令一半的命运。
〈无情国王的一生〉收录《肖像》系列
摄影中所见的栩栩如生肖像,竟是复写后的复写,杉本博司说,摄影并不如我们以为是摄下真实,「说摄影不会说谎,本身就是最大的谎言」。
〈虚之像〉收录《剧场》系列
在电影开始时按下快门,直至电影结束才停止曝光。若说摄影所见诚如人类所见,那底片应该记录下电影的所有细节,但,聚集了庞大信息量的荧光幕,终归只映着单纯的白光……
因为「相机虽然能够记录,但没有记忆」。
〈更级日记〉
对我而言,我以为真正的美丽,是可以通过时间考验的东西。时间,有着压迫、不赦免任何人的腐蚀力量,以及将所有事物归还土地的意志。能够耐受这些而留存下来的形与色,才是真正的美丽。
〈能,时间的样式〉
我有一种黑暗、长时间处于朦胧之下的混沌记忆。在那里,有一条如细线般的东西延伸开来,手拉着线走去,就被牵引到深海的黑暗当中……我们眼前的这一端是「现在」,在我们的牵引中,线不知不觉地愈来愈绵延,那另一端的「记忆」,就逐渐离我们远去。
1948年 生长
出生于东京下町的御徒町(今台东区),家中是银座经营有成的美容用品商社「银美」,父亲为业余落语家。
在少数未受空袭轰炸的地区成长,自认是「战前日本人」。
欧美媒体询问出生地时,他的答案通常是「被占领的日本」。
1960年代 基督教学校的西式教育
在母亲影响下,进入私立基督教名校立教中学(今立教新座高中),接受西方的油画与雕塑等美术教育。高中时期参加摄影社,爱用机款是MAMIYA6。基于将来(可能)继承家业的考虑,大学就读立教大学经济系。
1970年 赴美
70年代正逢日本****风潮,大学毕业的杉本博司无继承家业之意,在母亲同意下赴美,同年进入洛杉矶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学习摄影,于1972年毕业。
1974年 创作之外的身分――艺术商
移民纽约,先后获纽约州政府、古根汉、美国教育协会的奖学金,开始摄影创作。此后约十年间,杉本博司往来日本纽约两地,身兼骨董商。此时期的经验养成杉本日后收藏日本古文物的习惯,也培养出他对日本古美术、建筑、文学、历史的造诣。
1976年 杉本博司发表首组作品「透视画馆」,透过摄影将「时间」与「历史」可视化的创作主题于焉定调。
1977年 于日本南画廊举行首次个展
1980年于纽约Sonnabend艺廊举办首次海外个展,并陆续在洛杉矶现代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德国古根汉美术馆、法国卡地亚基金会等地巡回展出,受到高度评价。透过杉本博司的创作,原本被视为低自由度的摄影媒材,展现了新的可能性。
2001年 获颁素有「摄影诺贝尔奖」之称的哈苏相机基金会国际摄影奖
2005年 于森美术馆举办初次回顾展,参观人次创该馆纪录
2008年 海景联作「Black Sea, Ozuluce; Yellow Sea, Cheju 」于纽约拍出1,650,000美金(亚洲当代摄影作品最高纪录)
2009年 获颁高松宫殿下记念世界文化赏
杉本博司被誉为「最后的现代主义者」,他的创作将东西方史学、哲学和美学带入摄影,极致了摄影意义,并将摄影作品提升至艺术品层次。除摄影创作,他还经手室内设计、能剧舞台、神社等建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