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建筑最高荣誉普立兹克奖得主
◆2010年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得主
◆北京中央电视建筑设计师
◆台北艺术中心建筑设计师,曾多次访台演讲
◆当代最具争议与瞩目度的建筑大师
◆认识都会建筑的必备观念
◆龚书章_导读,特别收录_建筑师代表作
当代最受争议的建筑师
道出建筑的危险与未来
他说,建筑需要更多反叛精神!
北京中央电视台、台北艺术中心设计案得主,大胆实验2014年即将在台诞生!
库哈斯1944年生于荷兰鹿特丹,最初的职业是记者。发生在1968年的学生运动——「68风暴」使库哈斯从记者和剧作家转变为一位建筑师。这一转向几乎可说是一个传奇。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形容:「库哈斯是一个将作为社会现象的建筑转变成令人反感的事件的记者。他是世界上唯一这类型的建筑师。」虽然他的记者身份早已结束,但他却将记者的本能注入了建筑,建筑成为他发掘和制造事件的方式。
他先到英国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学习建筑,然后又到纽约研究新世界。在美国学习期间,库哈斯开始对大都会的城市现象着迷,于是他写作了都市研究的经典之作:《狂谵纽约》,扬名海外。
31岁,库哈斯由理论转向实践,回欧洲成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简称OMA )。OMA 就像库哈斯手下的军团,在一间简陋、苍白的工作室里,以不可思议的特性运作着:流动性(库哈斯几乎是惟一的固定成员)、剧变性(任何事情都可能在最后一秒发生突变)、全球化(建筑师和学生来自各国);疲于奔命(平均每日工作16小时)。
库哈斯是当代的异数,极少数兼具多种角色于一身的建筑师──狂想家∕实践家、哲学家∕实用主义者、以及理论家∕预言家∕建筑师。他更是当今最富浪漫色彩的实用主义者、是最具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也是最具时代实验精神的创作家。
近年库哈斯将视角转往亚洲快速发展中的城市。他以客观多样而独创的观点,企图从中看见当代都会新的潜在可能。从北京中央电视台到台北艺术中心,都是这些观察后的具体实践。2010年他再度受到肯定,获颁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终身成就奖,总策展人妹岛和世赞誉「库哈斯对世界的影响超越了建筑领域本身,不同的人们都能从他的作品中领略到什么叫作自由。」为他对当代的影响,下了如是脚注。
本书内容来自这位言词犀利的建筑师,参与莱斯大学的建筑讲座内容。其中包括一场演讲及座谈会的内容。在演讲中,库哈斯分别讲述三个OMA的建筑提案,包括 : 比利时泽布鲁日海上转运站、法国国家图书馆、德国ZKM艺术与媒体科技中心,透过这三个提案,深入探讨大都会建筑的四个核心概念──内与外、距离、电梯和量体。座谈会透过对谈的方式,分别就城市规划、欧美城市比较、建筑史、建筑教育和未来建筑等议题,提出精辟而犀利的观点,预示了即将到来的重大发展──来自大都会的挑战。这本令人振奋的作品直指,建筑需要更多的反叛精神。书中特别取得OMA授权,收录历来代表作并辅以年表及导读,带领读者认识这位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传奇。
Q&A
What did Rem Koolhaas say?
Q:为什么建筑是危险的职业?
A:难到不可置信,非常耗元气。
Q:建筑为何既全能又无能?
A:建筑师总是怀抱伟大的梦想,但梦想要实现,非得仰赖其他人,仰赖环境不可。
Q:建筑师能做的事?
A:偶尔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出一些多少称得上出色的建筑物。
Q:建筑师该面对的事?
A:承认并接受人们正以一种更民粹或更商业的模式重新塑造空间。
Q:全球化的影响?
A:全球化将所有人彻底从土地拔起,变成失根之人,变成所有地方的陌生人。
Q:商业对建筑的影响?
A:商业利益是推动大型、复杂建案的火车头。
Q:身为建筑师该有的态度?
A:乐观主义不只是建筑师该有的基本立场,甚至是绝对要履行的义务。
Q:建筑教育的功能?
A:学院的贡献是瓦解建筑野心而非训练建筑企图。
Q:未来关键的建筑形式为何?
A:由一名外地人,为遥远土地上的一块高贵基地,以不可置信的庞然尺度所做的思辩性投射。
作者简介
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
.1944年生于荷兰的鹿特丹,于1952年至1956年间在印度尼西亚生活,之后定居阿姆斯特丹。
.早年曾任Haagse邮报记者并投入电影剧本的创作,之后赴伦敦的英国伦敦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学习建筑。
.1972年以奖学金在美国停留,当时正对纽约市感到着迷,开始分析都会文化在建筑上的冲击,进而出版了追溯曼哈顿都市沿革的经典之作《狂谵纽约》(Delirious New York)。
.1975年于伦敦,与Zenghelis夫妇(Elia and Zoe)和Madelon Vriesendorp共同成立了大都会建筑办公室(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简称OMA。
.2000年荣获建筑最高荣誉普立兹克奖,2010年获颁第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终身成就金狮奖。
.被视为当代最具实验性的建筑师。伊东丰雄(Toyo Ito)形容他是「一个将作为社会现象的建筑转变成令人反感的事件的记者。他是世界上唯一这类型的建筑师。」妹岛和世赞誉他「对世界的影响超越了建筑领域本身,不同的人们都能从他的作品中领略到什么叫作自由。」
.代表作品包括:葡萄牙波多音乐厅(Casa da Musica)、西雅图中央图书馆(SEATTLE CENTRAL LIBRARY)、北京中央电视台(CCTV)、台北艺术中心(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RE)。
译者简介
吴莉君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任职出版社多年,现为自由工作者,译有《观看的方式》、《我们在此相遇》、《霍布斯邦看二十一世纪》、《建筑的法则》、《留住一切亲爱的》、《设计是什么?》、《光与影》等书。
|